爱劳渠全线通水!湘潭这条渠成功蜕变

发布时间:2021-01-06

打印 | |   分享到:
0

1957年,爱劳渠建成通水,主要流经岳塘区岳塘村、和平村等地,最终从一大桥两侧汇入湘江。它是辖区内一条灌溉、排涝的主渠道。

1987年,缓缓流淌了20年的爱劳渠,斗转星移间,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变迁,也无奈地从清水变成了污水、污水变臭水,从此背上了“臭水沟”的污名。

2017年,曾经“臭名远播”的爱劳渠迎来了蜕变。

“它”变了

2020年12月31日,在爱劳渠边住了33年的张元才背着手,漫步于渠边沥青路上。对于这条渠,他有着太多的话要说。

“上世纪80年代单位福利分房,我们争先恐后报名。能够分到爱劳渠边的房屋别提有多骄傲。”那时,张元才是湘钢的职工,1987年,渠边新建小楼房落成,张元才作为首批分房户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激动。他每天下班之后,必定要沿着渠边走一走才肯回家。

走着走着就过了10年。张元才看到附近居民不断增多,日子逐渐变好,可渠水的水质却越来越差,担负泄洪灌溉功能的生态渠慢慢成了附近居民排放生活污水、倾倒垃圾的黑水渠。不足5米宽的渠道内淤泥堆积、垃圾遍布,渠水浑浊不堪,散发出的阵阵恶臭味,让附近的居民避之不及。从那时起,张元才不得已停下了沿渠散步的习惯。

天长日久,爱劳渠臭名远播。张元才回忆道:“那些年我和朋友提起爱劳渠,他们不知在哪。说起臭水沟,就都知道了。”这场污染不仅对水质、空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,还严重影响了防洪泄洪功能,治理迫在眉睫。

2017年,爱劳渠拉开了黑臭水体基础治理的序幕。

“它”没变

为从根本上破解爱劳渠“黑、臭、脏”治理难题,达到“长治久清”目标,湘潭城发集团组织专业人才队伍,对各项施工工艺及工序予以充分论证。

集团项目负责人柳正清介绍,爱劳渠黑臭水体基础治理有着两大难点:一是渠道底部与路面高度相差14米,机械进出比较困难;二是渠面狭窄、渠道过深给桩机等大型设备施工带来困难,挖机作业存在安全风险。此外,流经和平村、园南村渠道两旁的水泥村道,路况差、路面窄,交通流量大影响项目推进。

微信图片_20210106103409.jpg

▲爱劳渠全线通水。

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湘潭城发集团先是在渠道中铺筑砖渣便道,提供桩基作业平台。对沿线村道实施交通管制、限时限行保障施工作业安全。从2020年8月4日打下首根桩,两个月内完成了全线494根桩基架设。为确保完成渠道全线清淤,集团采取“进占法”,利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,逐“米”推进;在钢城北路下部暗涵部分,施工人员配备防毒面具、气体检测仪等专业设备“全副武装”下渠清淤,27天完成淤泥打捞。两项工程的进展刷新了湘潭城发集团的建设速度,完成了从难点到亮点的转变。与此同时,集团还将水泥村道拓宽并铺设沥青路面,极大方便了村民的交通出行。

微信图片_20210106103404.jpg

水在城中流,城在山水间。

2020年12月31日,爱劳渠全线通水,从源头廖家塘流下的渠水朝着湘江奔去。天蓝、水清、草绿、路畅,所见之处皆是如画美景。73年间,爱劳渠变了,又似乎没变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